这130亩土地缘何备受关注?来看山西版口粮“吨粮田”的探索实践
这130亩土地缘何备受关注?来看山西版口粮“吨粮田”的探索实践
这130亩土地缘何备受关注?来看山西版口粮“吨粮田”的探索实践山西省(shānxīshěng)晋中市祁县贾令镇左墩村
润民种植专业合作社(hézuòshè)130亩土地上
同时参与收获(shōuhuò)和播种的
还有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的老师和(hé)学生
以及省市县农业农村部门(bùmén)的相关负责人
130亩土地缘何(yuánhé)备受关注
是因为,今年它承载了(le)山西粮食生产通过一年两熟、两年三熟方式(fāngshì)产量再上新台阶的光荣使命;
是因为(shìyīnwèi),它不仅是合作社理事长贾永建的经营(jīngyíng)答卷,还是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麦谷一年两熟麦收谷播支撑技术的论文;
是因为,它是新(xīn)农科(nóngkē)背景下山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体系的(de)改革与创新,还是产教融合平台共建视角下农业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。
除了130亩的核心示范区之外(zhīwài),贾永建还在合作社大约1000亩土地上试验了一年(yīnián)两熟耕作方式。
不仅于此(cǐ),今年,山西省在(zài)往年小规模试验(shìyàn)示范的基础上,实施了财政补贴政策,在山西中部地区6万亩耕地上开展了粮食生产一年两熟、两年三熟的种植试验示范。
山西的愿景(yuànjǐng)是:“十五五”末,全省中部地区推广应用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(yǐshàng),新增粮食产量4.5亿斤以上。
晋中盆地有了口粮“吨粮田(dūnliángtián)”
6月23日,山西农业大学组织专家对润民种植专业合作社130亩(mǔ)核心示范区的麦子实打实(shídǎshí)收测产,亩均单产为649.3公斤。
2024年,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宋喜娥带队(dàiduì),在该合作社种植基地的20多亩耕地上开展(kāizhǎn)了(le)麦谷一年两熟品种筛选、播种及田间管理技术探索试验,结果显示,11个谷子品种亩产(mǔchǎn)在300~400公斤,平均亩产为351.5公斤。
今年大面积推广后,小麦加谷子的平均亩产突破一吨的目标有望实现(shíxiàn)。谷子在全国来讲是杂粮,却是山西人的口粮,麦谷(màigǔ)两熟模式的探索,不仅增加了(le)山西的粮食产量,而且优化了山西粮食的生产结构,为山西口粮自给提供了支撑,也为中国人端牢(láo)饭碗写出了山西新答卷。
因此,晋中盆地通过一年两熟的探索,为山西(shānxī)口粮安全新增(xīnzēng)“吨粮田”的做法,在山西意义非凡。
“‘冬小麦—谷子’一年两熟种植模式,冬小麦于第一年10月(yuè)(yuè)中下旬播种(bōzhǒng),次年6月下旬收获,播种方式为精量条播;谷子于次年6月下旬播种,10月上旬收获,播种方式为‘精量穴播+滴灌’‘麦茬免耕(miǎngēng)条播+微喷灌’,从祁县这个项目实施情况来看,效果很好。”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,山西省谷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(shǒuxízhuānjiā)、麦谷一年两熟技术负责人原(yuán)向阳说。
山西中部地区历来是该省的粮食主要产区,历史上小麦种植(zhòngzhí)面积很大。由于传统(chuántǒng)农耕播种收获期耗时长,该地区的种植业一直处于一熟时间宽裕、两熟时间不足的尴尬状态,在比较效益差的情况下,目前中部地区粮食生产以(yǐ)玉米一年一熟为主,小麦种植一度受到农民(nóngmín)的冷落(lěngluò)。
“随着(suízhe)技术创新与进步、农业机械化(jīxièhuà)程度的提高,尤其是谷子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之后,小麦收获到谷子播种从7到10天缩短(suōduǎn)为当天收获当天播种,缩短了农耗期,为作物的生长赢得(yíngde)了黄金时间。同时,早熟(zǎoshú)品种的培育,夯实了山西中部实施一年两熟、两年三熟的技术支撑基础。”原向阳说。
据测算,和一年一熟(shú)相比,一年两熟亩均增产幅度可达到40%,两年三熟亩均增产幅度可达到15%,增产效果(xiàoguǒ)十分明显。
论文写在6万亩(wànmǔ)耕地上
“在山西中部地区实施一年两熟、两年三熟(sānshú)种植,提升山西粮食产能的(de)建议,最早是(shì)山西农业大学教授高志强提出的,省里在去年小面积试验和调查农民(nóngmín)种植意愿时发现,技术上基本过关,粮农的积极性很高。”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赵建明说。
2025年,山西省在晋中市、太原市、吕梁市、阳泉市、长治市5个市示范(shìfàn)了6万亩“冬小麦(dōngxiǎomài)-谷子”“冬小麦-夏大豆(xiàdàdòu)”“冬小麦-夏玉米(yùmǐ)”“冬小麦-高粱”“冬小麦-甜荞”“春玉米-冬小麦-夏玉米”“春高粱-冬小麦-夏玉米”等种植模式。其中一年两熟(liǎngshú)模式47390亩、两年三熟模式12610亩。
为了攻关高产,实现复播作物的单产提升,山西还在太原市、晋中市、忻州市、朔州市4个(gè)市6个县(区)进行(jìnxíng)了1500亩的试验,为下一步推广一年两熟、两年三熟(sānshú),增加土地复种指数做技术储备。
“我们主要示范麦谷一年两作高效种植技术,包括品种选择、麦谷收获播种无缝衔接、深翻(shēnfān)灭茬整地、均衡施肥及病虫草害绿色(lǜsè)高效防控、机械化中耕(zhōnggēng)培土及联合收获技术等。”宋喜娥介绍。
据介绍(jùjièshào),麦谷收获播种无缝衔接、保证复种谷子苗全苗壮是(shì)该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,也是谷子高产稳产的基础,试验示范以项目形式直接让科研专家在(zài)大田上写论文,成为山西粮食安全生产创新的亮点。同时,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还依托示范基地,开展了产教融合(rónghé)培养学生(xuéshēng)一懂两爱的情怀和技能。
“以前(yǐqián)是看图学技术,现在通过参与小麦联合收获测产、深翻灭茬(mièchá)整地、谷子机械化覆膜穴播、麦茬免耕条播(tiáobō)及喷灌、滴灌带铺设技术等(děng)现代作物生产田间实践,对现代农业的认识就不是纸上得来那么浅了。”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学生张珂毓说。
“如何科学把握‘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’战略的内涵和要求,深入挖掘粮食作物生产潜力,山西今年推行(tuīxíng)的以提高复种指数为手段、以增加(zēngjiā)粮食产量(liángshíchǎnliàng)为目标的试验示范开启了粮食产能提升的新(xīn)赛道。”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姚继广说。
作者:农民日报·中国农网记者 吴晋斌
原标题:向“技”再要半吨粮——一年两熟、两年三熟的山西(shānxī)探索
监制:梁冰清 编辑(biānjí):邵泉尉(见习)


山西省(shānxīshěng)晋中市祁县贾令镇左墩村
润民种植专业合作社(hézuòshè)130亩土地上
同时参与收获(shōuhuò)和播种的
还有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的老师和(hé)学生
以及省市县农业农村部门(bùmén)的相关负责人
130亩土地缘何(yuánhé)备受关注
是因为,今年它承载了(le)山西粮食生产通过一年两熟、两年三熟方式(fāngshì)产量再上新台阶的光荣使命;
是因为(shìyīnwèi),它不仅是合作社理事长贾永建的经营(jīngyíng)答卷,还是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麦谷一年两熟麦收谷播支撑技术的论文;
是因为,它是新(xīn)农科(nóngkē)背景下山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体系的(de)改革与创新,还是产教融合平台共建视角下农业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。
除了130亩的核心示范区之外(zhīwài),贾永建还在合作社大约1000亩土地上试验了一年(yīnián)两熟耕作方式。
不仅于此(cǐ),今年,山西省在(zài)往年小规模试验(shìyàn)示范的基础上,实施了财政补贴政策,在山西中部地区6万亩耕地上开展了粮食生产一年两熟、两年三熟的种植试验示范。
山西的愿景(yuànjǐng)是:“十五五”末,全省中部地区推广应用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(yǐshàng),新增粮食产量4.5亿斤以上。
晋中盆地有了口粮“吨粮田(dūnliángtián)”
6月23日,山西农业大学组织专家对润民种植专业合作社130亩(mǔ)核心示范区的麦子实打实(shídǎshí)收测产,亩均单产为649.3公斤。
2024年,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宋喜娥带队(dàiduì),在该合作社种植基地的20多亩耕地上开展(kāizhǎn)了(le)麦谷一年两熟品种筛选、播种及田间管理技术探索试验,结果显示,11个谷子品种亩产(mǔchǎn)在300~400公斤,平均亩产为351.5公斤。

今年大面积推广后,小麦加谷子的平均亩产突破一吨的目标有望实现(shíxiàn)。谷子在全国来讲是杂粮,却是山西人的口粮,麦谷(màigǔ)两熟模式的探索,不仅增加了(le)山西的粮食产量,而且优化了山西粮食的生产结构,为山西口粮自给提供了支撑,也为中国人端牢(láo)饭碗写出了山西新答卷。
因此,晋中盆地通过一年两熟的探索,为山西(shānxī)口粮安全新增(xīnzēng)“吨粮田”的做法,在山西意义非凡。
“‘冬小麦—谷子’一年两熟种植模式,冬小麦于第一年10月(yuè)(yuè)中下旬播种(bōzhǒng),次年6月下旬收获,播种方式为精量条播;谷子于次年6月下旬播种,10月上旬收获,播种方式为‘精量穴播+滴灌’‘麦茬免耕(miǎngēng)条播+微喷灌’,从祁县这个项目实施情况来看,效果很好。”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,山西省谷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(shǒuxízhuānjiā)、麦谷一年两熟技术负责人原(yuán)向阳说。
山西中部地区历来是该省的粮食主要产区,历史上小麦种植(zhòngzhí)面积很大。由于传统(chuántǒng)农耕播种收获期耗时长,该地区的种植业一直处于一熟时间宽裕、两熟时间不足的尴尬状态,在比较效益差的情况下,目前中部地区粮食生产以(yǐ)玉米一年一熟为主,小麦种植一度受到农民(nóngmín)的冷落(lěngluò)。
“随着(suízhe)技术创新与进步、农业机械化(jīxièhuà)程度的提高,尤其是谷子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之后,小麦收获到谷子播种从7到10天缩短(suōduǎn)为当天收获当天播种,缩短了农耗期,为作物的生长赢得(yíngde)了黄金时间。同时,早熟(zǎoshú)品种的培育,夯实了山西中部实施一年两熟、两年三熟的技术支撑基础。”原向阳说。

据测算,和一年一熟(shú)相比,一年两熟亩均增产幅度可达到40%,两年三熟亩均增产幅度可达到15%,增产效果(xiàoguǒ)十分明显。
论文写在6万亩(wànmǔ)耕地上
“在山西中部地区实施一年两熟、两年三熟(sānshú)种植,提升山西粮食产能的(de)建议,最早是(shì)山西农业大学教授高志强提出的,省里在去年小面积试验和调查农民(nóngmín)种植意愿时发现,技术上基本过关,粮农的积极性很高。”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赵建明说。
2025年,山西省在晋中市、太原市、吕梁市、阳泉市、长治市5个市示范(shìfàn)了6万亩“冬小麦(dōngxiǎomài)-谷子”“冬小麦-夏大豆(xiàdàdòu)”“冬小麦-夏玉米(yùmǐ)”“冬小麦-高粱”“冬小麦-甜荞”“春玉米-冬小麦-夏玉米”“春高粱-冬小麦-夏玉米”等种植模式。其中一年两熟(liǎngshú)模式47390亩、两年三熟模式12610亩。
为了攻关高产,实现复播作物的单产提升,山西还在太原市、晋中市、忻州市、朔州市4个(gè)市6个县(区)进行(jìnxíng)了1500亩的试验,为下一步推广一年两熟、两年三熟(sānshú),增加土地复种指数做技术储备。
“我们主要示范麦谷一年两作高效种植技术,包括品种选择、麦谷收获播种无缝衔接、深翻(shēnfān)灭茬整地、均衡施肥及病虫草害绿色(lǜsè)高效防控、机械化中耕(zhōnggēng)培土及联合收获技术等。”宋喜娥介绍。

据介绍(jùjièshào),麦谷收获播种无缝衔接、保证复种谷子苗全苗壮是(shì)该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,也是谷子高产稳产的基础,试验示范以项目形式直接让科研专家在(zài)大田上写论文,成为山西粮食安全生产创新的亮点。同时,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还依托示范基地,开展了产教融合(rónghé)培养学生(xuéshēng)一懂两爱的情怀和技能。
“以前(yǐqián)是看图学技术,现在通过参与小麦联合收获测产、深翻灭茬(mièchá)整地、谷子机械化覆膜穴播、麦茬免耕条播(tiáobō)及喷灌、滴灌带铺设技术等(děng)现代作物生产田间实践,对现代农业的认识就不是纸上得来那么浅了。”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学生张珂毓说。
“如何科学把握‘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’战略的内涵和要求,深入挖掘粮食作物生产潜力,山西今年推行(tuīxíng)的以提高复种指数为手段、以增加(zēngjiā)粮食产量(liángshíchǎnliàng)为目标的试验示范开启了粮食产能提升的新(xīn)赛道。”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姚继广说。
原标题:向“技”再要半吨粮——一年两熟、两年三熟的山西(shānxī)探索
监制:梁冰清 编辑(biānjí):邵泉尉(见习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